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翻缸重新造景



好久沒有寫水族文章了,其實當中已經翻過好幾次缸但都沒有紀錄,重點是造的景也沒什麼特色就算了。
這次想要造的景,是在網路上看到樹林的景色,覺得很棒就東施效顰模仿一下,當然東施沒有西施原創那樣美麗@_@!!



首先,用自創的方法,以瓦楞板作底,垂直黏上幾層隔板。因為根據以往經驗,前低後高的舖土方式,久了會"土石流"慢慢滑下來變平的,所以自作聰明用瓦楞板做擋土牆防止滑落,這方法好不好只有時間驗證了。
另外,瓦楞板也可將樹枝黏在上面,因為用的樹枝不是沉木,而是從陽台剪下來的,必須固定否則會浮起來。
瓦楞板本身也會浮,先用石頭壓住幾個角落。其實黑土應該壓得住,但是因為前方土較薄,怕有的地方黑土不夠重,預防性的用石頭壓住。


黑土買來了,迫不及待地鋪上去,蓋過瓦楞板即可。變成上圖模樣。


這次設缸順便把原本 2 支 T5 14W 電燈煥成 LED 燈條了,原因是 LED 很薄幾乎不占空間,T5的厚度讓我把手伸進缸中作業有困難。另外 LED 的效率已經贏過 T5 燈管了, 0.5W 的 LED 燈珠亮度規格達 55~65 流明,也就是說 1W 超過 110 流明了,燈條總共 48 顆 LED,理論上應有 24W 2640 流明以上,但賣家說實測約 20W,那我想應該也有 2200 流明以上。總之,現在 LED 的效率跟價格已經到了可以全面換用的時候了。


水草買來了,這次只買迷你牛毛氈跟矮珍珠兩種鋪在底土上,另外買了一點鳳尾苔黏在樹枝上,然後就加水了。讓過濾器運轉一週後放養大和藻蝦跟笠螺,因為樹木開始跑樹脂出來,很噁很醜,就讓大和藻蝦來解決吧!


會跑樹脂出來的這根是九重葛枝,聽說有微毒,但在網路上看了一些人的經驗說對魚蝦不會怎樣,所以就冒險犯難的嘗試一下,蝦剛放下去的時候好像都會刻意避開這根,想說是不是真的有毒呢?不過隔了兩天,蝦子就開始嗑"棉花糖"了。應該是剛進入新缸蝦子還在適應環境吧。看來九重葛真的對魚蝦沒什麼影響。



這次 CO2 不使用霧化器或擴散桶,而是以 T 型管將 CO2 灌入過濾桶的入水口,我覺得這是簡單耐用又有效率的方式;因為霧化器溶解效率不佳,而擴散桶不耐用,用幾個月旋轉扇葉就頻頻卡住了。
這個外置過濾桶品質也不怎麼樣,馬達用沒多久就衰退,換轉子也是撐不了多久。最後火大在魚缸裡裝一個沉水馬達將水打進這個外置過濾桶內,內建馬達就不用了,就當個被動過濾桶。


一週後的情況


兩週後,水草還在適應從水上葉轉水中葉,幾乎沒什麼成長。


三週後,好像也長得不多,但矮珍珠開始爬了!




四週後,矮珍珠好像多一些了,迷妳牛也從別的地方冒出來了。



放養較多量的琉璃蝦。


第五週,似乎矮珍珠有在加速成長,但不知是否燈光不均兩邊長得很慢?迷你牛也在慢慢拓展境界。


矮珍珠根深入土裡了。迷你牛擴張很快跟矮珍珠混在一起了怎麼辦?


趴下去的矮珍珠竟被笠螺給挖起,可惡!

接下來,大約兩個半月草差不多長密了,看看影片吧!







[水族 -- 文章列表]         [回 Audio Technique 首頁]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新科技復古美學 -- LED 燈絲燈泡


第一次在大賣場看到這種燈泡還真被它騙過去了,心想:現在怎麼又賣起鎢絲燈泡了呢,沒有環保疑慮嗎?當時也沒多想"應該是市場有大量造型氣氛需求才賣的吧?"不過就走馬看花去而已。

過了一段時間才在網路上看到 LED 燈絲燈泡這訊息,嘩!原來是 LED 啊,1W 抵 10W 耶!4W LED 燈絲燈泡相當於 40W 鎢絲燈泡亮度! 而且演色性非常棒,不像以往 LED 燈光那麼蒼白,即使買黃光的也覺得黃得很假,這種燈泡不僅外型看不出是現代產品,連色溫也非常濃厚的昏黃古早滄桑感。

我非常喜歡這種復古感覺,二話不說就買了幾顆來玩,和家裡的古典吊扇很搭,把原來喇叭花造型的燈罩全拆了,就讓燈泡全露出來,還真不錯看,這樣也使得 LED 有較佳散熱。

這種燈泡亮的時候和鎢絲燈泡幾乎完全一樣,但是熄滅的時候就露餡了:

   


呵呵,幾條黃黃的棒子取代了鎢絲,那幾根就是 LED 模組,每條 1W,四條就是 4W 了。下方螺旋鐵殼內還有一小片電路板,是 LED 驅動器。光效率極佳,達到 1W 100 流明以上。
不過在第一張圖的吊扇中,原本只裝兩顆 10W 暖白的一般 LED 燈泡(其他3個燈座還刻意塞了壞的燈泡,環保嘛!)這樣 20W LED 亮度應該在 2000 流明左右,現在換裝 4W 燈絲燈泡,一顆約 400 lm,5 顆一樣是 20W / 2000 lm 理論應該是一樣亮才對,但是實際上覺得較暗一點,我想可能是色溫關係吧!不過這種昏黃復古的感覺真是非常棒!


這種燈泡還是有些缺點無法完全取代一般 LED 燈泡,一般 LED 燈泡後段有散熱片,所以功率可以做大,動輒 10W 以上,而 LED 燈絲燈泡散熱是它的罩門(其實所有 LED 散熱都是罩門)。它沒有散熱片,所以只能仿照鎢絲燈泡充入惰性氣體以協助 LED 做幅射散熱,但這樣做散熱效果非常有限,所以市面上最常見的功率是 4W,頂多 6W,8W聽說有但是較少見,LED 燈絲燈泡無法做太大的功率。


LED 最怕就是過熱,所以如果原本電燈不管是鎢絲燈泡或省電燈泡想改用 LED 燈泡的話,要注意原來的燈罩是否過度封閉而導致散熱不良。
還有,這種燈泡也比較貴,所以如果以照明為需求的話還是以一般 LED 燈泡為優先考量;需要氣氛、設計感才考濾這種 LED 燈絲燈泡。



[回首頁]            [回生活雜記]


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3D 印表機發威 -- 鑽床雷射標線器



雖然鑽床可以穩穩的把物件放在床台上,但是有時候要把洞鑽準還真不容易。

我的感覺大部分是出在鑽頭形狀的問題。有些木工鑽頭有中心尖端,這種鑽頭就比較容易對準,但是大部分的鑽頭只是麻花狀,尖端不容易看出中心點,由其是越粗的鑽頭越不容易對準。

當然可以先用細的頭鑽出一個定位,再換粗的,不過現在有一些比較高級的鑽床附有雷射標線器,這樣用起就更方便精準了。

偶然在網拍發現有賣雷射頭,射出來的雷射光有點狀、直線、十字線,而且還很便宜,一顆才台幣幾十元,於是就又開始幻想我那台又舊又陽春的鑽床能不能也裝上雷射標線器呢?


於是下標買了幾個直線跟十字雷射頭,剛開始想法很簡單,電鑽就裝個十字雷射頭,直線雷射頭留給電鋸用。但後來想一想,除非雷射頭和鑽頭在同一點,否則床台高度一改變就要重新校正,是有點笨的設計。

那就用笨笨的腦袋努力想,如何能移動床台而雷射標線依然準確呢?


於是畫了張圖來模擬,就很容易就看出來了:雷射投射出直線的那兩面三角型相交的直線必須是鑽頭上下行程的那條直線。這樣,無論底面如何上下移動,兩條雷射線交點永遠都在鑽頭的正下方了。結論,單一顆十字頭不能用,必須是兩個一字的組成交叉線,而且要調到雷射線束剛好照到鑽頭的中心線。有了這樣的結論,接下來就比較簡單了,用 3D Printer 做個可以調各種角度的外殼把雷射頭包起來就好了。

首先別忘了雷射是要電源的,所以要先設計個電源給它用。因為它是吃3V電源,最簡單就是買個兩串電池盒來用,不過我想到家裡一堆淘汰的 3C 產品留下的 USB Adapter,是 5V 的,剛好手上有可調壓的 Switching 降壓模組再將電壓調到 3V 以下。那就拿這些現有的東西來用吧。


 為了延長雷射頭壽命,把降壓模組調成 2.5V 免得雷射頭太熱。輸入端可用任何高於 3~4V 的 Adapter 或電池。


為方便雷射頭調整角度,用 3D Printer 做兩種齒輪,大齒輪套在雷射頭上,小齒輪套一支 M3 螺絲,這樣就可以很方便的用起子調整雷射直線的角度。

完成後就把整組雷射鎖在原本是透明罩的地方。


先裝一支筆在電鑽上,因為筆的表面較平滑比較容易看到光束投射是否正確。調整雷射光束使照射在筆從上而下的中心直線。


另一邊雷射光束也一樣調準。


現在兩條光線的交點就是鑽孔的中心點,無論床台在哪個高度。


可以使用了!

[回部落格首頁]                     [回工具系列]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3D 印表機發威 -- 做一些有用的木工具附件


1. 手電鑽垂直規:

電鑽要在板子上鑽一個孔,孔在板子上的角度精準度很重要時,通常會用鑽床才容易鑽出精準孔位跟角度。但是如果要鑽在一片大板子中央的話,鑽床就GG了!最終還是要用手持電鑽來做,這時一個電鑽夾具就很重要了。
鑽洞 99% 是要鑽垂直的孔,既然有3D印表機,那就來做個垂直規吧!

一樣天馬行空的想像然後畫一個想要的東西:


然後 3D printer 就造出來了,並加以組合:


裝上電鑽試鑽一下:


然後把鑽頭再插回孔內,量一下垂直度:


呵!還不錯!

2. 下壓式修邊機座:

便宜的修邊機一樣附有許多附件,不過每個附件都很 Cheap. 最重要的底座不僅簡陋而且質感差,鎖緊一點竟然就"啪"一聲裂了。


所以乾脆再自製一個可調高度的簡易型下壓底座,至少看起來"奇摩子"好多了。


上圖右邊有螺絲可以限制下壓深度:


不敢說多精密至少比原來好多了!

[回部落格首頁]                     [回工具系列]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DIY 恆壓式二氧化碳 CO2


其實我已經有鋁瓶、電磁閥等設備,大家可能奇怪我為什麼還要 DIY CO2?原因是當初二氧化碳用完之後,鋁瓶拿去氣體公司加灌,氣體公司好像對鋁瓶有偏見,不太喜歡灌鋁瓶。說鋁瓶一定要做水檢過關才給灌,加收 150.- 水檢費,而二氧化碳本身只要 50.- 。其實強制做水檢我覺得是好事,多給 150.- 是應該的,安全的東西不要馬虎的好。

只是有一次加灌後拿回家,發現鋁瓶口接環縫隙內還有一點水檢留下來的水,仔細一看這些水好像自己會動,心裡一驚該不會是漏氣吧?趕快再塗一點肥皂水,果然接環縫隙有微量漏氣。奇怪!不是水檢通過了嗎?怎還會漏氣?心裏怕怕的但還是接上水族箱,CO2開大點趕快用掉以後不敢再去加灌了,怕哪天真的接環受不了壓力連同又重又硬的電磁閥一起爆衝出去, 那可真不敢想像。

於是開始想著 CO2 還是用 DIY 的 Solution 好了,鋁瓶罐飽壓力超過 70Kg/cm2, 而 DIY CO2 在汽水瓶內壓力不會超過 10Kg/cm2, 如真不幸爆了至少災情小很多。在網路上開始做功課,原來產生 CO2 的方法是使用酵母加糖的方式產生,但是這方法有一缺點我無法接受,就是酵母在發酵過程中除了產生 CO2 外還會產生酸臭味,這臭味我超怕的......放棄!我想魚也很怕吧?哈哈。

繼續在網路上找其它方法,找到了用小蘇打粉加檸檬酸的方式,這是純粹酸鹼中和的化合方式,比較不會產生臭味。嗯,我能接受。但是小蘇打粉跟檸檬酸哪買呢?當然還是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的網拍,一公斤才幾十元,多買幾包免的運費占太大比例。

至於小蘇打粉跟檸檬酸如何產生 CO2,在這個部落格有不錯的說明。包括瓶子怎麼做,小蘇打粉跟檸檬酸如何調製都有,但是仍然有一個重大缺點:瓶子不能承受太大壓力,在能承受的範圍內,作者在文中有計算出一個寶特瓶內能加的份量為:水 200cc,小蘇打 36.878g、檸檬酸 28.115g 這個安全極限值,只能少不能多。以一秒一顆氣泡,一天8小時 CO2 只能用4、5天。這樣的 CO2 容量我不能接受,我想大概泡製個3、4次我就懶的玩了吧。更何況 DIY 的瓶子不能接電磁閥,那可是一天 24 小時連續冒泡可能兩天就沒了。

最後在 Youtube 找到更好的方法,使用兩支瓶子就可以加較大量的小蘇打粉跟檸檬酸,使用時間可以延長很多:


影片有點長,但很清楚明瞭。我再以文字做簡短說明:



如上截圖,
左瓶:200g檸檬酸 + 600ml水,壓力計不一定要有。
右瓶:200g小蘇打 +200ml
這個用量是我綜合幾個網路資料的結果,大概就是檸檬酸的水量約小蘇打水量的 2~3倍上面貼的影片似乎他把檸檬酸的水量和小蘇打的水量弄反了。

兩個瓶子各自搖晃攪勻後,裝上瓶蓋與氣管,瓶蓋與氣管的做法就自行參考以上影片及部落格。然後打開氣閥,稍按壓檸檬酸瓶身使少量檸檬酸透過管子流入小蘇打瓶內,此時可以看到二者相遇立即起反應,此時立刻關閉氣閥;搖動小蘇打瓶身增加反應而產生更多 CO2 使瓶內增壓,當氣壓加大時 CO2 會從管內施壓使檸檬酸會退回左瓶,並使左瓶的壓力和右瓶一樣而達成平衡;再開氣閥洩壓,看檸檬酸是否因減壓而再流入小蘇打瓶內,若不足則再稍按壓檸檬酸瓶。
重複幾次直到每次洩壓均會穩定提供檸檬酸為止,這樣以後瓶內就會維持大約這個壓力(根據影片為 2bar = 2.039kg/cm2),壓力高時檸檬酸會退回去,所以不會有過多的反應,當洩放出的  CO2  過多使右瓶內壓力減低時檸檬酸就會被左瓶的壓力給帶過來到右瓶與小蘇打結合,產生新的 CO2 並加壓瓶內壓力使檸檬酸再退回去,週而復始。會自動保持恆定的壓力也比較安全。

接下來就可以把魚缸內的  CO2  氣管接到瓶子上的氣閥,調整 CO2 的流量開始使用了 。因為沒有電磁閥,所以是24小時持續排放,大約一秒一顆氣泡,目前已經使用三週了,檸檬酸瓶內仍然還有很多液體,一直用到瓶內管吸不到檸檬酸液體不知可撐多久了?繼續測試觀察了。



趁此更換 CO2 系統時,把細化器給淘汰了,因為感覺細化器的 CO2 溶解效率不佳。用一個原本是隔離幼孔雀魚的透明盒子,拿來重做一個沉水過濾器 + CO2 擴散器,CO2 擴散器部份很簡單,就是一根管子通到沉水馬達底部,CO2 從這根管子進入到沉水馬達,被沉水馬達的葉片打個希巴爛再噴出,這樣的方式自然比細化器有效率多了。另外,出水口也用 3D 印表機製造出一個彎管,讓出水及 CO2 更容易遍佈整個魚缸。


魚缸底土也太久了,長滿黑毛無法根除,一並翻缸,這次只種迷你矮珍珠,想要一片綠油油的草原景象,後方種一點日本珍珠草,呵呵,整缸珍珠,會不會珠光寶氣啊!?



[水族 -- 文章列表]         [回 Audio Technique 首頁]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能尋到耶穌已經不容易••••(轉貼)

作者:lee changhsin

十年前,我向一個母親病重的好友傳福音,她不但接受福音而且也盡力的將福音傳給她母親,那段時間她母親聽很多講道集和讚美詩,她母親最後也表明願意受洗,甚至在她們母女一齊向主耶穌禱告時,她母親還懇求耶穌救她女兒,這種春蠶至死絲方盡的母愛讓我啞口,一個病人面臨死亡時所表現的信心與愛,不正是我們信仰的最高典範嗎?最終她無法說服家人讓母親受洗,而她母親過沒多久也走了,傷心欲絕的她問她的傳道:「我母親是否能得救?」,那位傳道很「盡責」的答道:「等最後的審判吧!」。

一年前的冬天,對我而言是生命中最寒冷的一年,因我所深信的信仰,在我第一次面臨生離死別的傷痛時沒帶給我安慰,反倒讓我陷在無助、徬徨、痛苦的深渊中,因我最愛的人瀕臨生命的終點,而我無法讓她接受大水禮。

教會長久以來,「唯有本會的洗禮才有合法的功效」的教導牢牢的困住我的思緒,我無助的詢問一位我所尊敬的台灣傳道:「我母親所受的洗禮(長老會的點水禮)是否有赦罪的功效」?他告訴我:「外教會的洗禮是沒用處的,但神的慈愛超出我們的想像」。我相信他已盡他的力量安慰我了,不過他的回答仍不能滿足我的心,母親在加護病房接受了點水禮,但我心中充滿了愁苦與矛盾,而父親呢?我要帶他去那裡?在這時候,我哪能再向一個憂傷的老人解釋惟有真耶穌教會的洗禮有功效,並勉強他到一個陌生的教會聚會並受洗?在現實條件中,我84歲的父親在長老教會已有許多朋友,並且他可自行走路到教會參與敬拜,但為了尋求「真理」、為了得救,難道我必須要求他捨棄這些,而去一個有「真理」的教會,並接受有赦罪功效的洗禮?只因為母親無法接受大水洗這件事讓我顫兢不已,我不願意讓父親也錯過這得救的機會。

母親尚未發病前我已盡力傳真耶穌教會的福音,但是我母親拒絕接受,她在生病前最後五年,幾乎每星期天都去參加長老會的主日崇拜,最後,她也在病床上受洗了,但為何我這麼傷心?甚至這傷心中帶一股怨尤,是對自己的不夠努力不滿嗎?不是!是對母親不願到真耶穌教會的怒氣嗎?不是!是對神的怨尤嗎?是的!我對神有一股怨氣,我埋怨祂為何祂得救的真理只向少數人顯明?為何讓絕大部分信耶穌的人因尋不著「真理的窄門」,而沈淪至無底的深淵?人以他有限的智慧,如何能在眾神中尋得真神?

世上諸多宗教,世人諸多論述,我們能尋到耶穌已不容易,遑論在眾教會中尋得「惟一得救」教會。尤其真耶穌教會幾乎只分佈在華人和少數幾個語言區,如何尋覓?若人以他有限的智慧,畢其一生的努力愛神愛人,難道亦難逃最終可怕的結局嗎?不!不!我無法接受,我雖知祂是慈愛亦是嚴厲的神,但我無法接受我竟將自己的生命擺在一位不通達情理、不體諒人類苦境的神面前。這位與我朝夕相處的主怎可能在我最需要祂時離我而去?

三十年的日子,祂在我最絕望時進入我內心,但我沒因自身的軟弱卑微而學會順服,反倒像逆子般頂撞背叛祂,但在這一切的混亂中,我依稀知道祂沒離開過,祂仍掌管一切。

這十年來,我已慢慢學會放下一切,學習謙卑服侍,我為父母的得救已獻上禱告,經上不也記著:「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這話豈不是對我們說的嗎?祂始終要我們大膽的來到祂面前,不管我們如何的不完全,祂仍是深愛著我們,但何以在這關鍵時刻,我卻見不著祂的面?我的信心在一瞬間粉碎了,我作錯了嗎?為何我好似被遺棄了般?內心的沮喪與不解像一道牆般越築越高,它阻隔了陽光與我對神的信任。

我求問祂,我還能作什麼?因我陷入極端的矛盾,我知祂聽得到我的隱泣聲,多少的日子,祂亦是如此靜默的任我嘶喊、掙扎,但我知祂在身旁,祂始終不發聲的讓我自己安靜下來,像一個慈愛的父親,讓一個任性的孩子哭累了,自己睡著,但,這次我哭,因這是至關緊要的事,是關乎靈魂是否得救的大事,祂怎能讓我獨自哭泣,直到力氣殆盡?雖很多人安慰我:「神會憐憫妳母親」,如果神原諒母親因健康因素無法浸水受洗,那神會憐憫父親有機會受大水洗禮,卻只願意接受點水禮嗎?

我心中甚至盤算著如何讓爸爸先到真耶穌教會受洗,再讓他回長老會聚會。整個腦子混亂到極點。我也知道目前的真耶穌教會實沒吸引力讓人來信主,回台灣時去了幾次教會,說真的,不知如何說服別人到這個一見人面就強調五大教義的教會,再加上令人不解的方言禱告,我帶父親去一次真耶穌教會後,再也沒第二次了。我也向神求徵兆,求祂讓我明白該如何作,但枉然,我沒得到明確的答案 。

我向神哭喊,為什麼我們的信仰無法像兩千年以前,奉耶穌的名就可求告一切呢?世界上有這麼多宗教,我們能相信耶穌是我們的救主已不容易,人們怎有足夠的智慧滲透屬靈的奧秘。主啊!我豈能和祢爭辯,求祢憐憫我們只是俯伏祢腳下卑微的受造物,我們的手臂何其短小,智慧何其貧乏,即使耗盡了智力,得救的路徑對我們仍是何等的隱晦不明,我們如何能乘著祢的智慧,回到永生神的國度安息?沒人能給我答案,我感受到無比的孤單,但我知,我心中那最微小的呼喚聲,祢都聽的到,我不想聽某些人的見解:「沒在真耶穌教會受洗的人乃是沒蒙撿選」,我寧可相信「尋找必尋見」,我寧可相信記憶中,祢曾對我一次又一次的細微呼喚:「信靠我」。

耶穌的救恩並不是讓我們脫離世上的痛苦, 可是在一切痛苦中卻讓我們尋得新希望,得救的希望,約翰16章:「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我一遍又一遍的念此章節,並思考神為何要救我們?祂因爱而忍受痛苦,把我們從罪惡中解救出来,使我們避免永遠的滅亡,祂既如此愛世人,豈會向大部分信祂的人隱藏得救的真理,而只向少部分的人顯現?而這少數人一百年來又在真理上爭爭吵吵,何時休?

羅馬書10章:「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一個人只要心裏相信,口裏承認耶穌,沒有人能阻止他進到神的國度,猶太人很難相信不藉律法惟獨信靠耶穌可以得救,他們更難相信到神那裏去的道路是向每一個人開啟的。保羅在11節說:「凡信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保羅在這裡沒有提到律法,只提到信心。接著又提到「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在這裡更沒有提到得應許的限制,因這應許是給求告的人,因此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得救的資格上沒有甚麼區別。

這兩段經文讓我好似看見曙光般,這得救的道路原是為相信祂的人開的,只是律法主義者硬要在這為眾人廣開之門上加上重重的柵欄,讓人以為只有通過他們的柵欄才能進到永生神的國度。今天我們教會所強調的「唯我」、「唯一」的論調都是阻絕人們瞭解天父的慈愛的柵欄 (比如受洗之前必須簽名外加相信真耶穌教會是唯一得救教會),教會的主導者顯然就是以「正統的猶太人」自居的「野橄欖樹」。但只要我們瞭解「有限」永遠無法框住「無限」,我們真正瞭解人的「聰明」永遠無法企及神的「智慧」,我們只管仰望神,勇敢的前進,即使我們仍不完全,神在永恆的家園仍敞臂等我們的歸來。

如果我們已在真耶穌教會受洗,我們感受很多由天父來的愛,這絕對是真實的,但為何我們要強加惟有我們具有全備的得救真理?我們是惟一得救教會?為何我們不能與眾人同享天父的慈愛,為何不願承認自己與別人在救主面前有相同的不足也有相同的得救資格?

天父的產業自古乃為我們存留,當有人終於找到耶穌並稱祂為主的時候,我們理當與他一同歡呼,為何要排擠自己的兄弟與我們共稱阿爸父?

我們可曾想過我們的兄弟歷經多少流離困頓才尋到耶穌?人以他有限的智慧,能在諸多宗教中尋得真神,世上諸多哲理論述,我們能撇開層層網籮尋到耶穌已不容易,遑論在眾教會中尋得「惟一得救」教會?我相信造物者知道我們的有限,因我們不過是泥土捏造的生命,我們雖卑微,祂仍視我們為祂膀臂中的孩子,愛我們,珍惜我們,我們豈能自私的壟斷天父的愛?相信惟有我們能享有這份愛?

求神讓我們學習無私的愛,學習與眾人共享神無盡的愛,並真實的體會祂的慈愛原是長闊高深,超乎我們的想像。

阿們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線鋸機倒裝台製做(二)


接下來要在鋸台上加裝導引器手臂,在還沒有導引器前,先直接在鋸台上做出兩段手臂零件:


只要小心慢慢鋸,沒有引導器鋸出來也差強人意,線鋸機鋸曲線在此也發揮功能,將之組合


在垂直臂上加一塊角木,防止水平臂下垂


然後固定於桌面旁。手臂設計活動式,在不需要導引器時可以掀起來,另外收納時也可以將手臂拆下。


接下來將附加的這塊角木以鑿刀修整,使水平臂與垂直臂相互垂直



可以了,


最後,在裝上導引器之前先確認鋸片是否垂直


可以裝上導引器了,鋸片必須在兩個培林之間很滑順的活動,如果鋸片活動時導引器會震動表示導引器沒裝準,培林沒有將鋸片引導在它活動的路徑上,請調整好


鋸台終於完成了,隨便拿一片奇形怪狀的板子試鋸一下


順著導板往前推進,板子被鋸開後,看一下鋸的直不直:


還不錯,垂直方向也還可以


導引器可以調整高低,依據板子厚度盡量調低。不過考量鋸片最低點的位置,導引器最高也只能調到 3cm 的高度,剛好是一隻方型角木的厚度。


終於完成一個鋸台,很高興,以後木工將以此工具一步一步讓自己的作品完美。

[回工具系列 文章列表]               [回 Audio Technique 部落格]